全國
更換城市【導讀】胡林古,一座隱藏在山東青州南部群山中有著千年歷史的小村落,曾經的它古板閉塞、鮮有問津。隨著青州全域旅游的發展,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已然化身為全新“網紅打卡地”,背靠合作社這棵大樹,村民年均收入可達五萬元。而作為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模范生 ...
胡林古,一座隱藏在山東青州南部群山中有著千年歷史的小村落,曾經的它古板閉塞、鮮有問津。隨著青州全域旅游的發展,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已然化身為全新“網紅打卡地”,背靠合作社這棵大樹,村民年均收入可達五萬元。而作為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模范生”,胡林古村的“出圈”走紅并非偶然。
“閉塞”反成優點
原始風貌適合搞旅游
“先有胡林古,后有青州府。”從青州市區出發,一路向南,穿越層層群山,盡頭便是胡林古村。
初夏時節,走進胡林古村,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滿山翠綠,美到極致,村內石屋依山而建,透著遠離塵囂的古樸;錯落有致的石堰排成古香古色的村路,崎嶇蜿蜒伸向云端;最有韻味的還屬山頭那片千年板栗林,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默默見證了整個村莊的轉變……
“交通閉塞、缺水少地,以前我們村祖祖輩輩只能靠天吃飯,我跟大多數村民一樣,多年來背井離鄉漂泊在外。”村黨委委員張子旺對家鄉的華麗轉身感慨萬千,曾經的他在村里吃不飽穿不暖,無奈之下只能跟其他村民一起外出謀生,受盡了苦難。
勞動力流失,村莊空心化嚴重,使得本就偏僻的山村變得更加潦倒。青州胡林古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化龍回憶,2015年他剛來到村里時,到處是上鎖的宅院和坍塌的老屋,雨后的道路狹窄泥濘。“當時村里的路基本沒有硬化,路面窄得兩輛車都錯不開。村里土地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荒蕪的,基本沒有年輕人,只剩二三十個上了年紀的老人。”
閉塞的交通阻礙了村莊發展,但也使村莊的原始風貌得以保留。“胡林古村環境非常美,像世外桃源,如果進行鄉村旅游開發,底子非常好,通過產業、生態、文化的打造,真正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頭腦活泛的劉化龍結合村子的優缺點,心里有了譜,很快理出了一個大概的發展方向。
承包地、宅基地都入股
村民全部變股民
“我們這個村有上千年歷史,雖然在大山里,但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村支部書記孟慶利如數家珍,有記載的村史就有600多年,抗戰時期這里是益都縣委縣政府的駐地。村里現在還有司馬懿觀星臺,跑馬場、千年板栗林等景觀。”
“依托與生俱來的古老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帶胡林古村脫貧致富。”孟慶利和劉化龍的想法和不謀而合,一場關乎于古村蛻變的改革就此拉開序幕。
令他們兩個沒想到的是,村民們對于發展鄉村旅游的前景并不看好,在他們看來,窮鄉僻壤搞旅游簡直是“天方夜譚”。
只有從老百姓的期盼出發,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用戶和支持。駐村后,劉化龍和村兩委干部深入田間地頭和村民家中,走訪了每一位村民,形成了幾十頁的調研筆記。一條條數據,是真走真訪摸清的村民所盼所想,更是真心實意謀發展的行動力量。
真正改變村民看法的是村里打出了第一口井,他們意識到孟慶利和劉化龍是“干大事”的人。
過去的胡林古,水是制約村莊發展的重要因素,年過七旬的陳貴賢老人告訴記者,以前村里常年缺水,一旦遇上大旱之年,村里用水全靠從五六里外往回挑。2015年12月,歷經4個多月的努力,穿透260米的巖層,胡林古村的村民終于用上了自己村里水。
有了水,村莊發展就有了希望。2016年10月,濰坊龍瑞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與青州胡林古龍泉鄉村旅游合作社聯合成立了胡林古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村民可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以及現有樹木折價入股,實現了從全體村民由農民到股民的轉變。
“讓村民加入合作社,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帶動他們致富。”劉化龍說,合作社采取保底加分紅的分配方式,不論經營狀況如何每人每年都有5000元的固定收入。除了拿分紅,村民們還可以進入合作社打工,平均一天工資在兩百元左右,一年到頭掙五六萬元。
外出打工村民回來了
提起家鄉倍有面兒
憑著愚公移山的干勁兒,劉化龍和孟慶利帶領著胡林古的村民們,清理裸露巖石形成石瀑群,打造環村景觀帶,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自然景觀石村;在村中小河新建蓄水系統,讓雨水不在流走,可以為“村”所用;種下了14萬棵黃櫨、榛子等經濟作物;地勢平坦土質好的,安裝滴管發展高效農業;村東山溝種薰衣草,村西山溝種抗寒玫瑰……
“我們對山坡進行臺地化處理,修筑石墻來護土,用草坪、中草藥等作物涵養水源,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生態的修復與提升。”劉化龍是有“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改造中絕不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經過提升和修復,胡林古景區從過去一年只有3—6個月的泉水期,到現在一年12個月都有泉水了。”
2017年,在外漂泊多年的張子旺回到了胡林古,面對日新月異的家鄉,他唏噓不已:“過去出門在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是胡林古的,現在提起胡林古我覺得可自豪了。每年來村里旅游的、畫畫的、拍照的可多了”。而他自己終于可以回到家鄉,富裕而體面地生活
如今的胡林古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宛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漂泊在外的村民們也紛紛回到村里,端起了金飯碗,吃上了生態飯。
這個位于群山環抱中的紅色古村,已化身為鄉村振興路上的新樣板,在青州市全域旅游大潮中迸發出更大的生機和活力。